家庭教育成果
南投縣國民中小學實施家庭教育自我檢核表
一、基本資料:
校名:北山國中 |
班級數:3 |
學生人數:37 |
教職員工數:17 |
承辦人/職務:劉淑玫/輔導主任 |
單位主管:劉淑玫 |
校長:許淑春 |
填表日期:113.6.26 |
二、填表說明:
本檢核表請各校針對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之方式、內容與效益作自我檢核,以作為校內修正家庭教育實施計劃之依據,並提供本縣推動家庭教育之參考。
三、學校自我檢核表
南投縣112學年度學校實施家庭教育自我檢核表 |
||||||
指標 |
檢核項目與重點 |
具體事實及現況擇要說明//佐證資料電子檔連結 |
自評分數 |
訪視 委員 |
||
一、教師面向--行政組織與運作(20%)本案依據家庭教育法第9條「學校之推展家庭教育工作人員,每年應接受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專業研習時數」,督導並檢視所有學校皆達成。 |
1.擬定推展家庭教育實施計劃,定期召開相關會議,活動列入學校行事曆,並標註「家庭教育」。(5) |
|
5 |
|
||
2.每學年規劃與辦理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教育專業成長研習。(5) |
5 |
|||||
3.學校每年應派員參加家庭教育中心辦理之研習,並返校宣導(10) |
9 |
|||||
二、學生面向--家庭教育課程與活動之執行(25%) |
1.檢視正式課程外,每學年外加之4小時家庭教育課程並運用相關補充教材或學習單(10) |
家庭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,並與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得勝者教育協會、國姓鄉衛生所合作,辦理家庭教育相關活動和宣導講座,且運用學習單及心得單檢視學生學習成效。 積極申請弱勢扶助相關計畫,以家庭功能不彰及弱勢家庭子女為優先,加強課業及生活適應輔導,以增進學生學業知能。 九年級辦理技藝教育課程,由脆弱家庭、弱勢家庭子女、低收入戶,優先申請選讀。 辦理「自我探索小團體」,加強對新住民子女之輔導,提昇自我概念效能;並協助新住民子女發掘個人潛能、興趣,培養獨立思考能力,建立良好的生活適應方式。 |
9 |
|
||
2.學生參與家庭教育活動並檢附 成效分析(15) |
10 |
|||||
三、家長面向--辦理親職教育課程或活動(25%) |
1.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或親師座談(15) |
於每學期皆辦理親職教育講座及親師座談會,與家長溝通校方對學生的教導及輔導策略,期能引導學生產生正向行為,在生活中提升品格力,以適應未來生活。家長藉此與導師及教職同仁溝通並產生互動,達成家庭與學校結合正向理念之共識。 鼓勵教職同仁進行家庭訪問,平日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,並關心學生與家長需求。 |
15 |
|
||
2.加強親師聯繫功能,落實家庭訪視功能(10) |
10 |
|||||
四、高關懷家庭面向--提供相關家庭教育諮商或服務(20%) |
1.結合社區資源,建置學校及社區輔導資源網絡,共同推展教育活動。(10) |
結合南投縣輔導諮商中心、南投縣特教資源中心、南投家庭扶助中心、得勝者教育協會、慈濟功德會、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安得烈慈善協會、失親兒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會善心人士等資源密切聯繫,及時協助弱勢或脆弱家庭,提供家庭教育諮商或服務。 辦理憂鬱自傷防治家長宣導,協助家長自我關懷及檢視有憂鬱傾向及自我傷害之高危險學生。 宣導4128185全國家庭教育諮詢專線服務,並簡介南投縣家庭教育中心服務內容。 加強導師辨識脆弱家庭的能力,即時運用校內外資源協助弱勢家庭,落實偏差行為學生輔導工作。 召開「畢業生轉銜評估會議」,透過導師與行政同仁共同討論,確認高關懷學生之轉銜通報名單,提供高關懷學生及家長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。 與南投縣輔導諮商中心、南投縣特教資源中心、失親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等資源密切合作,落實高關懷學生輔導工作。 落實脆弱家庭、弱勢 家庭、低學習成就、偏差行為等學生之提升學習成效計畫。 辦理「自我探索小團體」,加強對新住民子女之輔導,提昇自我概念效能:並協助新住民子女發掘個人潛能、興趣,培養獨立思考能力,建立良好的生活適應方式。 全校學生進行「青少年憂鬱情緒量表」施測,若有憂鬱指數偏高之學生,方得以提供即時的關懷輔導與協助。 |
9 |
|
||
2.推動高風險、弱勢家庭、低學習成就、偏差行為等學生之辨識與輔導機制(10) |
9 |
|||||
五、其他特色(10%) |
學校其他有關家庭教育推動特色(10) |
1. 與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失親兒社會福利基金會、安得烈慈善協會、以及社會 善心人士等資源密切聯繫,及時協助弱勢或脆弱家庭,提供生活物資、家庭教育諮商或家庭訪視服務。 2. 本校學區家庭成員新住民配偶部分約佔30﹪。來自新住民家庭的學生,學習能力與資質也許與一般青少年無異,但在文化刺激或學習支持方面卻常有落差!由於主要照顧者是新住民配偶,在語言溝通和文化教養上,會有些許隔閡或認知差異;因此本校辦理「自我探索小團體」,希望協助新住民子女,促進其身心與課業學習的成長。 |
8 |
|
||
總分 |
89 |
|
||||
承辦人 |
單位主管 |
校長 |
||||
劉淑玫/輔導主任 |
劉淑玫/輔導主任 |
許淑春 |
||||